有些父母,能为了孩子的未来拼尽全力;而有些父母,却会在孩子站在梦想的门口时,亲手关上那扇门……
一位男子直到二十四岁才无意间发现,自己在高中时曾被多所常春藤大学录取:哥伦比亚、耶鲁、康奈尔。这件事发生在没有电邮的1995年。这些名字在无数学生心中都代表着顶尖的学术殿堂和人生的起跑线。然而,他从未收到过任何一封录取信,因为当年,这些信在到达他手中之前,就已经被父母拆开并扣下了。他甚至连知道自己被录取的机会都没有。
他一直以为自己当年只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,而原因是成绩和条件不够好。可真相是,他的父母在录取信到来时,就以“学校太远,我们不想开车几百英里去看你比赛,而且你也没那么聪明”为理由,将所有录取信都藏了起来。爆料的是他的妻子,她多年前无意间在家中找到了那些泛黄的信件,丈夫在看到的一瞬间先是愣住,然后是无奈地苦笑,那笑容里有震惊、遗憾,也有一种多年被剥夺了选择权的心酸。
更令人愤怒的是,这件事不仅仅是父母的私下行为。那些信原本寄到他的高中,按理说学校应该直接交给他,但负责体育的主管却将它们转交给了父母,而不是学生本人。这样做在法律上可能已经触犯了美国的《邮政重组法》。律师指出,任何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拆阅并扣留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的信件,都是联邦犯罪,即便是父母也无权这么做。
展开剩余39%其实,这个年轻人并不是所谓“不够优秀”。在高中时,他是全国冠军级别的运动员,学业上也相当出色。后来他在大学里修完了高等物理的课程,足见他的智力与毅力。常春藤的录取对他来说并不是偶然,而是多年努力的结果。然而,这些机会被无声地扼杀在信封被拆开的那一刻。
许多年后的今天,他的妻子至今无法原谅公婆当年的行为。因为他们在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上,用自己的恐惧、懒惰甚至自以为是的“保护”,替孩子做出了人生最关键的决定。而这个决定,将他与本可以拥有的资源、人脉、平台彻底隔绝。
送孩子上大学,对很多父母来说确实是一次心理考验。学校在千里之外,意味着孩子不在身边,意味着可能错过他们成长中的某些瞬间,也意味着一种失去掌控感的焦虑。但父母的角色,从来都不是用自己的不安去限制孩子,而是在关键时刻学会松手,哪怕心里再不舍,也要让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孩子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。家长抓得太紧的手,终究有一天会松开。而错过的机会,却再也不会回来。希望类似的遗憾不再发生……
发布于:北京市上阳网-配资机构网-炒股资金配资-安徽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